審計工作中如何尋找問題切入點
來源:審計之家
在審計現場,審計人員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審計資源有限的情況,快速、靶向性的找準問題切入點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環節。精準發現問題,應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并運用好“望聞問切”的基本審計方法。
一、首先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總體了解
要對被審計單位有較為宏觀的了解,大概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收集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手冊》、《制度匯編》等自編匯總性管理制度,以及審計年度內單位職代會工作報告、辦公室會議紀要等資料,通過審閱這些資料,可以對被審計單位有一直觀了解。
2、了解被審計單位生產工藝流程
新進駐一個單位,審計人員應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和生產工藝,這樣就可以對被審計單位有直觀的了解,然后對照提供的資料進行查閱、再結合流程進行分析,可以更加精準的尋找問題切入點。書面資料聯系生產實際可更好入手分析,所以磨刀不誤砍柴工,審計進點之后,可以先利用較短時間了解被審單位生產工藝及流程,然后再查閱資料也許會效率更高一些。
3、了解生產經營概況
主要應了解被審計單位生產經營運行過程、會計核算過程和資金循環過程。具體了解被審計單位在各環節人工、材料消耗量;在各環節要交哪些稅種、計取哪些員工薪酬;企業的損益是怎樣核算出來的;折舊在哪些渠道提取、用到哪些方面;企業主要成本控制點在哪里等。
以上三方面的情況了解,都可在審計組進駐之前通過書面資料或詢問相關人員提前進行了解。因為資料量不大,且不涉及過多的商業和秘密,所以可以提前借閱或到現場進行巡前調查。通過前期了解,可以使審計人員具有初步的頂層視野和系統思維,避免進駐初期有“亂槍打鳥”的感覺。
二、審計中要用好“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是現場審計常用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審計人員在審計時不只是簡單的翻賬簿,算數字,而是要充分的觀察、傾聽、交談、思考,運用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查證。這四種方式不管是在國家審計還是在內部審計部門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一)通過“望”多視角、多維度觀察,是取得審計證據和問題線索的重要途徑,具體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觀察實物
審計人員要對被審計單位的資產、存貨等進行實地觀察,以查找管理缺陷。實物觀察主要是觀察資產的存放、保管和使用情況。在實物觀察基礎上確定盤點重點。如:我們現場觀察到某些原材料堆放混亂,假如直覺上數量與庫存帳面數存在較大差異,就可以作為重點盤點對象加以關注。如你感覺某些事項違背常規,也應通過觀察法予以佐證。如潞安審計中心在某單位審計時,發現該單位辦公樓衛生保潔人員、和招待所樓層服務員較多,就通過統計分析勞務人員和正式員工比例,發現該公司每四個在崗人員就含一個后勤服務人員的管理缺陷。
觀察法適用于各類問題線索的實地查證,也是發現問題線索的主要審計方法。
2、深入現場
審計人員在審計中要有多維度的思考,多到現場走走,因為親眼見證的證據比書面資料和聽聞證據更有說服力。如潞安集團審計中心所審計的某個單位,賬面記錄每年發生大量的廢渣處置費用,根據門房出入記錄,這些廢渣發送目的地是某噴漿站,和“合同中所記錄的運往灰渣處理廠進行處理”條款不相符,于是審計人員跟蹤運渣車到現場,最終了解到相關廢渣不僅不需被審計單位付費,而且還有一定的收益。最終該事項作為管理問題予以披露。
深入現場是有了相關問題線索后,對問題進行查證核實的重要審計方法。
3、審閱資料
在翻閱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賬簿、憑證、會議紀要、相關檔案及外部證據等資料時,要做到邊檢查邊思考,系統分析獲取原始信息,篩選出有價值的線索。查閱書面資料時要隨手做記錄。發現有價值的資料要及時記錄、復印或拍照,有些證據也許是轉瞬即逝的。而且,審計現場一般查閱多年資料,如不及時記錄取證做底稿,過些天這個可疑點就有可能被落下了。因為現場審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每天都有新的任務布置下來,當天任務能按時完成還需緊趕慢趕,很難有時間補舊賬。
(二)“聞”時要學會傾聽,溝通,要帶著思考去傾聽。
審計人員應充分利用審前調查、談話走訪等形式聽取被審計單位領導、員工介紹相關情況、以及對敏感事項或疑點問題的解釋。善于從談話中捕捉信息,獲取線索,找準審計切入點。
1、聽取范圍要廣
因為被審計單位相關事項發生時,審計人員一定不在現場,但現場一定有其他知情人士,他可能是一名看門大爺、一名清潔工,又或許是一位拉貨的司機等,所以在走訪調查或是談話對象選擇時我們的受眾面要廣。
2、可以通過媒體、公開信息了解被審計單位訊息
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單位公眾號、新聞媒體信息、企務公開信息等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如企務公開中的員工薪酬和實際發放是否一致,企務公開中張貼的某一年度重大投資項目是否存在等,因為以前審計時就從該渠道發現某單位2016年進行生活區澡堂大修,賬面和決算資料也反映了該項支出,但經實地查看并未修理事項,后經查證是變相解決了其他問題。
3、可以將發現問題主動交予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進行剖析
對于某些問題,特別是關于經營管控方面存在的問題,審計人員在發現問題線索后,可以就問題的成因及解決方式交予被審計單位進行剖析。如潞安審計中心在某煤礦審計時,對于生產經營、安全管理、職工民生中存在問題,審計組根據審計要求設計了針對性的調查問卷,請該礦相關分管領導進行自我剖析,因為他們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企業。這種方式所獲得的信息,對于更深刻剖析所發現的問題非常有幫助。
(三)“問”時要講求方式,注重實效,做好記錄
“問”這種方式對審計對象的接觸更直接一些,一些書面不能傳送的信息,可以通過訪談獲得。
1、訪談時首先不要被反感
審計的初衷不是每個員工都能熟知,對方首先會認為你是來“挑刺”的,是來指出他的錯誤的,心里自然會產生抗拒感。所以我們和對方談話時,不要一開始就單刀直入詢問相關事項,雙方可以談一些彼此都贊同的話題,然后逐漸深入。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重要的內部監督部門,進行各類審計工作是代表集體團公司行使監督職責,被審計單位對我們自然存在敬畏感,但作為審計人員,在和相關人員談話時做到平心靜氣、和顏悅色,因為有理不在言高,審計人員的威和嚴來自于是否能精準發現并查證問題。如果一開始就給談話對象一種對立的感覺,談話的效果也許要大打折扣。
2、選擇的詢問對象應該包括管理人員和非管理人員,更應該重視非管理人員的詢問。
審計現場選擇詢問對象時,既要包括管理人員,也要包括非管理人員,尤其應該重視非管理人員的詢問。對于那些詢問過程中推諉、扯皮“打太極”的人員更應重點關注。
3、詢問的內容應該明確、具體、易被詢問者理解,便于回答
詢問時,審計不要運用太多專業性語言,提太多專業性問題,有些概念即便被詢問者理解,但在當時環境下不見得馬上能組織語言表達出來,所以提問應該簡單、明了、易于理解。
4、詢問前應擬好詢問提綱,中間做好記錄
根據詢問的目的和詢問對象的不同,在進行詢問之前審計人員應擬好提綱,提綱中所列舉問題應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詢問過程中要做好記錄,詢問結束被詢問對象和現場審計人員應進行簽字確認。
(四)“切”是現場審計出成果的關鍵,要對問題進行綜合研判、對癥下藥、做出專業判斷
1、現狀沒有查清不放過
這就要求我們在現場針對所發現問題,在證據確鑿的前提下做出明確結論,要做到程序合規、定性合理、數據準確,從形式到內容要盡量還原事實的原貌和真相,實事求是,精準刻畫。
2、標準沒有找到不放過
我們內部審計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實事求是、依法依規,所以審計人員在現狀查清的前提下,還要尋找判定標準,因為標準是判斷是非的尺度。找不到合理標準的,按照一般管理原則去評判。
評判標準一般有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公司內部規章制度、合同協議、同行業的實踐標準、經驗和做法等。要想做好以上工作,那么在審計組進駐之前,各小組就要根據審計方案中規定的工作內容,提前收集相關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等相關標準類文件。
3、影響沒有分析不放過
問題的發生總要產生一定的后果,這需要審計人員用定性或量化方式,測評某一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也就是說對問題產生的后果進行評價。比如相關事項違反什么規章制度、給被審計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或其他損失等,這種分析盡量量化,因為數字語言更直觀,更有說服力。
4、原因沒有查明不放過
我們內部審計工作方針是“發現問題、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所有查實的問題,只有追溯查明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得以整改,起到通過發現問題,推動企業更好的改革和發展的最終目的。比如,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可以從主觀意識、制度建設、內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查找問題的原因。搞清楚形成問題的原因是沒有制定相關制度,還是有制度不執行。只有查明了原因,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5、從眾多數據資料尋找問題線索要遵循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則
審計組進駐被審計單位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局面,面對成堆的書面資料和多條問題線索,要充分運用這條哲理性的“尋找問題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維和工作方式來快速篩選出工作重點。緊盯關鍵少數,精準靶向性檢查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以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人力資源情況下高質量的完成審計任務。
從具體操作來講,集團領導關注的重點、被審計單位管理出現的難點和員工熱議的焦點都應該是審計的主要內容,這些重點、難點、焦點問題的成因、表現形式、形成后果、改進建議等應該作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行詳查。
總之,做好審計工作沒有一成不變的經驗和方法,需要審計人員不斷的進行多方位的思考。魯迅先生講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同理所謂好的經驗和做法,其實是一個個普通的“審計人”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實用可操性的方式方法。但是實踐是發展的,問題的發生也是動態多變的,這就需要我們審計人員在實踐工作中腦勤、手勤、嘴勤、腿勤,只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就會不斷探索總結出更多實用、可操作的審計方式方法。(基本建設與工程項目審計部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