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BIM技術在政府投資審計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審計之家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是以工程項目的各項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備性、信息關聯性、信息一致性、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八大特點。筆者曾從事BIM相關工作兩年,現基于BIM技術的特性在政府投資審計中的應用談談個人理解。
一、BIM技術發展背景
我國是基建大國,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擴大內需戰略逐步明晰的大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逐年擴大。自BIM概念引入中國以來,一直備受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重視,2014年以來,北京、上海、云南等地相繼出臺BIM技術應用標準及收費指南,在規范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為BIM技術在全國的普及打下基礎。
BIM技術基于它的八大特性,在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發揮積極作用。項目參與各方通過添加、更新BIM模型信息,在施工過程中為各方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后期審計工作開展奠定基礎。集成完整建筑信息的BIM模型就是一套項目數據庫,可為審計人員提供完備的審計資料和與項目現場一致的模型,我省也在官渡區人民醫院、昆明恒隆廣場、昆明地鐵四號線等項目中對BIM技術進行積極探索并取得成效。
二、BIM技術在政府投資審計中的應用
BIM技術在政府投資審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基于BIM軟件和管理平臺實現項目建設管理程序審計、結算階段工程量價審計、項目竣工現場與圖紙和BIM模型復核審計、項目效益評價審計。目前,國內已有眾多優質企業在revit、tekla等軟件的基礎上實現BIM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不斷解放工程審計人員雙手的同時,也在推動審計事業的發展。
(一)BIM技術在項目建設管理程序審計中的應用優勢。
開展政府投資審計需要被審計提供完整的項目資料,包括項目的立項審批文件、招投標文件、施工許可證、項目參與各方的企業資質和建設過程中的設計變更和簽證等。但我們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由于保存不但導致資料損壞,甚至由于項目參與人員變更導致資料遺失等情況,這不僅嚴重影響我們的工作進度,也影響審計質量?;贐IM技術的項目管理能夠通過綁定構建的形式將全過程資料完好保存,當我們入場開展審計的時候,被審計單位可以直接打開BIM模型調取項目資料。
隱蔽工程一直是投資審計工作中的難點,也是無良企業偷工減料的重災區,因為隱蔽工程封閉之后就不能打開查看實際情況。而運用BIM技術之后,建設方可以要求施工單位將隱蔽工程由施工到封閉的全過程資料綁定在此構建上,為后期審計工作開展提供便利。
(二)BIM技術在結算階段工程量價審計中的應用優勢。
傳統工作模式中,審計人員需要根據甲方提供的工程竣工圖進行建模來計算工程量,過程中還需要電子表格輔助,受甲方圖紙不全甚至錯誤的影響,這種模式容易出現算量不精準,審計質量低等問題。同時審計人員人手有限,時間緊迫,傳統的工作模式低效費時,重復和繁瑣的計算導致結算審計造價不準確,存在規定時間內難達到理想審計效果的情況。而基于BIM的結算審計就要高效、便捷的多,在項目實施過程中,BIM模型融入設計變更、現場簽證和計量計價等信息,模型隨著項目推進不斷深化、更新,與竣工建筑保持一致。審計過程中只需復核被審計單位提供的BIM模型是否與現場一致就行,無需自己重新建模算量,可以把有限的時間分配到其它審計模塊領域,做到提質增效。
(三)BIM技術在竣工現場與圖紙、模型復核審計中的應用優勢。
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深入現場查看是否存在不按圖施工、不按標準施工等現象。但傳統的CAD二維圖紙相對抽象,部分對建筑專業不了解的審計人員很難通過圖紙想象出建筑竣工后的樣子,容易發生現場未按圖施工但審計單位不能及時發現的情況,嚴重影響項目質量的同時,也增加審計風險。而BIM模型是三維立體的,是直觀明了的,即使不是建筑專業的審計人員也能夠看懂模型。同時可通過模塊勾選實現構建的精確顯示,例如:只需查看一樓的安裝專業或者結構專業,都能夠具體且精確的顯現,把建筑的每一個細節毫無遺漏的展現。
(四)BIM技術在項目效益評價審計中的應用優勢。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眾多重大項目不斷落地,為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值的思考問題,例如:項目規劃投資是否合理、項目落地帶來的實際經濟社會效益是否達到預期、項目的立項建設是否屬于純粹的政績工程等。而BIM技術的應用能夠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的同時,也能夠為項目效益評價審計提供便利。
基建是經濟發展的命脈,一條鐵路的臥龍盤旋,一座火車站的拔地而起,一個園區的高效運轉,是一座城市經濟活力的體現,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能夠飛速發展的強力保障。但項目立項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多難題,因為財政資金有限,過于追求高大上會造成國家經濟負擔,而僅僅滿足一時需求又容易隨著城市發展被淘汰,而基于BIM技術的模擬分析和仿真優化是解決這一痛點的良藥。例如:對火車站客流情況及火災逃生路線的分析模擬,可以時時演示隨著客流的變化及突發災害的發生,站內是否會發生擁堵、擠兌而導致一系列安全、民生問題出現,方便決策者及時調整投資規模和建設方案。對醫院康養中心的BIM智慧化管理,能夠仿真模擬醫院大樓隨著季節和晝夜更替,陽光日照的變化,以及隨著周圍環境的改變,噪音、含氧量、環境污染指數等各類指標數據變化情況。審計人員可將BIM技術的前期分析模擬效果作出的決策和后期運維運營管理應用情況作為項目效益評價審計的重要依據,提供一份客觀、公正的審計評價。
三、BIM技術在政府投資審計應用中存在的挑戰。
(一)BIM技術人才緊缺。
BIM技術雖然在國內已經普及多年,各類BIM課程也在高校落地生根,但能夠提供優質服務,能夠為業主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極度緊缺。審計人員往往習慣傳統的工作模式,學習新知識、新思想的動力不足,導致審計機關內部對BIM技術了解并能熟練掌握的人才較少。
(二)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雖然全國各省市行業主管部門都已出臺BIM技術標準及支持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但各地區的支持力度不同,有的地區已要求建設規模達到一定數額的項目必須應用BIM技術且設計審圖和竣工交付階段必須有BIM模型,而有的地方未做硬性規定。導致部分地區審計人員無法得到完整的BIM模型,無法通過應用BIM技術解決政府投資審計工作中的難點、痛點而實現審計工作的提質增效。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政府投資審計工作面臨的挑戰和風險越來越大,BIM技術是化解此類風險的有效手段。未來,BIM技術的普及應用必將帶來新的投資審計技術變革,在提高審計質效的同時,也將降低審計風險,減少社會成本浪費。
(作者單位:河口縣審計局)